《經濟學家》推出全球生活消費指數排行
美國《經濟學家》雜志最新的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國城市生活消費指數排名都下跌,北京由五十八位跌至第六十三位,香港則由十四位跌至十六位。
據境外媒體7日報道,調查機構以紐約的生活指數100分為基數,比較了132個城市中160種相同的貨品和服務。結果顯示,歐洲國家的生活消費指數是全球最高的———前十名的城市中,歐洲國家穩占八席。挪威首都奧斯陸的生活消費指數比紐約高出32%,穩占榜首。其次分別是巴黎、哥本哈根和倫敦,東京則由去年的第二位跌至第五位。
在這次調查中,大部分中國城市排名皆有所回落,香港的排名由上年的第十四位微跌至今年的第十六位,北京則由去年的五十八位跌至第六十三位;上年排名第七十一的廣州跌至七十六位,深圳和上海分別排五十一及七十五位。至于蘇州和青島則首次被列入調查,分別排名第八十五和九十八位。臺北的排名比去年下跌五位至五十三位。
在其它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排名由二十四躍升至第十四位,韓國首都首爾則由十三位升至第十一位。
負責這次調查的科佩斯特表示,強勢歐元是歐洲各國排行較前位置的主因,其兌換率由去年的1歐元兌1.20美元升至1.30美元,升幅近一成。
由于英國的交通費和雜費的成本增加,倫敦由上年度的第七位上升至第四位,曼徹斯特的生活消費指數不單與紐約相若,而且更高于大部分美國城市。
排于榜末的德黑蘭,得分只有34,是奧斯陸的生活指數的1/4。菲律賓的馬尼拉和印度孟買的消費指數則分別為倒數第二及第三。
參考閱讀:消費指數與經濟“體質”
所謂消費指數、生活指數,一般來說,指的都是一回事,即某地的物價水平。物價水平與經濟狀況的關系不能一概而論。簡單來說,如果低通脹(即消費指數增幅較低或負增長)、高增長,表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處于非常良好的狀況,如文中指中國的情況就是這樣;如果高通脹、高增長,則該地經濟過熱,需要加以調控;如果高通脹、低增長,則被稱為“滯脹”,表明經濟狀況很不好,很難調控;如果發生通縮,即經濟負增長或零增長、物價水平也負增長,則該地區的經濟陷入衰退,是最差的情況。如日本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情況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