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發展已開始在國家戰略層面上運作。今年早些時候,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關于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呼之欲出。
根據新華社報道,《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送審稿已明確長三角的初步定位: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我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背靠這一歷史機遇,長三角區域合作漸入佳境,面臨眾多挑戰與機遇,體現在房地產業發展中,一種新的格局以及新的投資、置業思路正漸漸形成。
城市間的依存關系越來緊密,面對新格局,長三角樓市提供了無數可供研讀的論題。
通過對這些論題的論斷、推理、分析,梳理長三角樓市在地區一體化進程中醞釀的蛻變,一個全景的長三角樓市連同它的遠景均理性的呈現在面前。
開發商逐鹿長三角
各大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大規模進入長三角差不多始于2003年。
開發商們看好的是,長三角地區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而且具備了豐厚的客戶資源,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城市的綜合配套等各方面都有扎實穩健的基礎。
他們相信,目前中國蓬勃發展的幾大區域中,長三角地區是基礎最為扎實、發展動力最為強勁的地區,其發展潛力不可估量。幾乎所有被訪的開發商,談及布局長三角規劃時,都強調深入、深入再深入。
來自全國各地最優秀的開發商逐鹿長三角,收獲的不僅是利潤。以南派開發商為例,珠三角的房地產發軔較早,該地區的發展商進入長三角以來,以成熟的地產運營手法,為本地房地產業的發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長三角樓市發展多年以來,已為該地區貢獻了一批優質、匠心、特色的樓盤,其中部分卓越產品已成為各地的地標。
而隨著經濟一體化、規劃一體化、交通一體化和城市發展一體化加速,長三角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房地產已經出現一體化的新格局,毫無疑問,未來若干年內,長三角地區仍是房地產商的兵家必爭之地,“要想成為中國一流的房地產開發商,不進入長三角市場角逐是不能實現的”。
快速交通改變置業方式
從當前態勢來看,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早已不在紙上談兵階段。不斷公布的信息顯示,滬蘇浙三地既具有進一步調整產業體系的舉措,也有加快構建交通、信息等基礎網絡的動作。
對于置業者而言,交通是首當其沖的問題。
政府部門已經透露,長三角區域兩省一市正在從規劃入手加強聯動,從客貨運、公路、鐵路、民航、港航5方面共同著手推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進程,種種利好,顯示出長三角地區“三小時都市圈”等規劃目標漸漸清晰,周邊城市到上海綜合交通樞紐的時間將進一步縮短,這將為長三角區域房地產市場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已經有人據此分析提出,從地區特點來看,昆山適合度假,太倉適合養老,蘇州適合長期投資……
雖然對于“異地居住“這一模式會否大量出現,目前學界尚有爭議,但共識已然形成——快速交通網絡的建設和形成,加速經濟發展,使長三角發展成為資本密度、人口密度、就業密度“三高”地區,帶來房地產物業的不斷升值。
顯然,在這個長三角融合貫通的時代,長三角樓市的整體價值將再次放大,投資置業趨勢也將日趨明顯。購房需求外擴、投資需求外溢,導致有便捷交通連接的上海周邊城市成為購房者的選擇,這些價值洼地有望隨著一體化的進展漸漸被填平。
從另一方面看,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在帶動上海周邊城市的經濟、樓市發展的同時,減緩了上海在人口、經濟、樓市等各方面承受的壓力。未來隨著區域聯動基礎建設的不斷擴大,由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衍生擴大效應將逐漸擴散到二線城市當中,上海作為增長極的作用也將因成就各大城市的騰飛之夢而逐漸穩定和持久。
商業地產受惠較深
交通一體化,在專家看來,將讓兩類住宅物業直接受益,一是別墅等高端住宅,通常有上海所不具備的優越自然環境,可吸引滬上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人士;另外是休閑或老年社區。
但事實上,從嗅覺敏銳的投資者的動向來看,當前,以專業市場代表的商業地產項目受到更多關注。專家分析,當上海的市場出現飽和成熟之際,發展的腳步將無法拖動龐大的經濟體,而出現增長速度逐漸放緩的情況,這也正是長三角其他二線城市發展的絕好時機,尤其商業地產受惠最深(經濟發展——居民人均收入上升——商業發展——商業地產)。
以長三角地區商業地產的特色——專業市場為例,借助地方加工業的發達,長三角地區專業市場云集,近年來,長三角的新老市場頻掀波瀾,新市場大手筆投入的強勢啟動,老市場的全面升級改造,這樣的巨大波動,從某種程度來講,正使得長三角專業市場步入一個史無前例的大變革時代。
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發動機——世博會。作為需要長三角地區協同配合和綜合支撐的盛會,世博會成為長三角合作發展的抓手和推動力,對于“該區域房地產是個很大的商機”。
面對此情此景,已有人預言,如果說今年是“長三角年“,那這一年最終將成為“長三角多方共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