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大支柱,科創板也為整個氫能產業的融資需求提供了支撐。整個氫能行業的企業大多數處于始發期,甚至是導入期,產業鏈上的企業規模普遍不太大,科創板的包容性正好能夠迎合這個需求。這個行業又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投資。氫能是新興戰略技術,屬于技術驅動型的企業,大部分這個產業鏈上的公司的特點,都是特別符合和契合科創板的戰略定位和行業屬性。因此,氫能產業在這套制度下會獲得資本市場的有效支持。
在氫能領域,目前的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燃料電池汽車。而氫燃料電池企業產業鏈長,參與方多,上中下游都具有投資的機會和前景。上游主要是氫氣的來源,包括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站及設備等環節,中游是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下游則包括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銷售和運營等。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不會像電動汽車發展時一樣,催生出一批“造車新勢力”。資本相對趨于理性,更加愿意投資產業中上游。
頂著科創板“氫燃料電池第一股”申報的億華通,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氫燃料電池領域的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今年4月,億華通與北汽福田、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公司宣布達成合作,未來將共同推出氫燃料電池客車。福田汽車生產及銷售的氫燃料電池客車,將搭載采用豐田的燃料電池電堆等零部件的億華通燃料電池系統。
在國內的整車汽車公司中,上汽和長城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布局較早,二者旗下也都成立了獨立的相關領域公司。
上汽從2001年就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是國內最早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大型汽車集團,2016年推出的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是國內第一款完成公告、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轎車,2017年上市的大通FCV80燃料電池輕客,率先進行商業化運營。2018年6月,上汽集團又成立了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儲氫系統的研發,同時也承接工程類服務。
根據捷氫科技的企業定位,捷氫科技不但為上汽集團內部的企業進行相應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同時也可以給集團以外的公司提供產品和技術服務。
和上汽類似,長城汽車同樣將氫能板塊相關業務,作為第三方供應商獨立發展。2018年8月,長城控股集團收購了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有限公司,作為未來拓展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的橋頭堡。為應對市場化運營,2019年4月長城控股成立了未勢能源。根據計劃,長城汽車預計在2020年會展示首個燃料電池樣車,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電池乘用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