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汽車工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加氫站的建設和運行成本過高。補貼和支持加氫站建設和加氫成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加氫站建設。目前,單獨設立專項基金是不合適的。這意味著,至少在短期內,中央政府不會向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投入大量資金,政府希望以非財稅政策為導向,希望公司和行業發揮主觀作用。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初期,補貼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過度依賴補貼不僅使汽車企業難以應對市場競爭,還滋生了欺騙、賠償等違法行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正在進行中。對于燃料電池汽車,雖然國家仍然補貼基礎薄弱的燃料電池汽車,但它不希望該行業過于關注補貼。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發展還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產業鏈更是不完整。它需要認真準備,積累力量,而不是努力而迅速地工作。然而,對氫氣站補貼的態度因地區而異。雖然在過去的兩年中氫能源熱在中國已經爆炸,但是燃料電池汽車在世界上的發展仍然非常緩慢。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技術、成本、安全等,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無論是政府還是業界都需要理性地看待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從全球來看,無論是從產業布局還是技術突破,做得更好的德行,日本和韓國等等。
從產業布局來看,德國氫能的推廣應用處于歐洲前列。它在燃料電池汽車、通信基站、家庭熱電聯產電站、加氫電站等方面有著良好的應用,并已初步形成成熟的業務形式。山西作為中國重要的煤炭大省和能源基地,加快能源革命,努力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能源革命先行者,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系主任朱彤就促進山西能源革命的"落地"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要抓好"兩輪"驅動,重新引入民間資本活力,推動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發展,同時推動煤炭高效、清潔、低碳利用革命,煤層氣革命和生物質革命共同發展。在煤層氣開發利用方面,煤層氣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東認為,目前我國煤層氣開發面臨著資源整體探測率低,儲量和優質儲量不足,開發區低產井比例大,產能到位率低等巨大挑戰。為此,陳東建議,煤層氣行業是一個技術、資金、人才密集型行業,煤層氣發展需要信心和耐心,不能指望今明兩年建成投產獲得效益;要吸引外來人才,培養自己的人才,完善相關能源管理制度,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推動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