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快速崛起生鮮電商強勢回歸
2020-3-3 15:29:50
受此影響,電商成為主要消費渠道,見證了“宅經濟”的快速崛起。“民以食為天”,為防疫安全減少去菜場和超市之后,網上買菜引發了全民“搶菜”熱。春節防疫期間,生鮮電商交易量暴漲350%。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生鮮蔬菜,生鮮電商成為了“宅經濟時代”的最典型代表。一邊是宅經濟帶來的火爆訂單導致生鮮電商企業人手緊缺,一邊是疫情下無奈關門的餐飲業員工空閑。很多人在假期“宅”在家中蒸饅頭、烤面包、包餃子,包括還有在朋友圈里的各種“電飯鍋蛋糕”。表面看來,這幾乎只是一次無聊打發時間的全民大廚熱,但也無意中激發了大家動手體驗的樂趣,而且在它的背后,帶動的將是烘焙課程、小家電等一系列周邊產品的增長。若能因勢利導,即便疫情結束,生活回歸平常,或許這種樂趣還會延續,由短期的爆發轉變為長期的愛好和對生活的調節。隨著疫情持續,全國多地大中小學陸續宣布延遲春季開學。與此同時,教育部也號召各地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隨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期,幾乎所有在線教育企業都加大了推廣力度,通過免費贈課方式拉新。同時,在線教育平臺,甚至與在線教育有關的電子設備銷售也帶出了一波高潮?挂邥r期為安全起見,同時也為了緩解線下門診壓力,互聯網醫療成為了“戰疫先鋒”。這是在疫情影響下,居民的消費模式、消費習慣發生變化,企業順勢而變適應“宅經濟”的生存之道。必須承認,與以往的“主動宅”不同,這次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無奈“被動宅”,宅經濟是非常時期的應急之舉。正是因為有全民的參與,有數字化打下的基礎,有各行各業的滲透,還有一批這些年來全場景布局的企業,能夠迅速洞察消費趨勢,協調雙線業態比重,重點發力線上場景,同時協同線下業態,所以中國“宅經濟”的面并不“窄”,中國宅經濟在抗疫中走出了自己的“寬廣”之路,也讓數字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特殊時期展現出了強勁的活力。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無論是貿易摩擦帶來的風浪,還是新冠病毒掀起的狂飆,都無法掀翻中國經濟的大海。疫情讓人不得不宅在家里,而宅帶動了網絡經濟的火爆。宅家抗疫,是對中國互聯網電商20余年發展進行的一次大考,而作為閱卷人的全國老百姓,通過這次大考,看到的是宅在家里的數字化生存已成為現實,看到了中國特色宅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正是這種在艱難時期表現出來的經濟韌性和活力,讓我們對疫后的經濟復蘇有信心,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