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車市呈現乘用車市場弱,商用車市場強的特點,明顯反映出車市與消費市場的脫節。商用車市場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疫情影響下,居民消費電商化帶動了物流運輸的需求增長。食品產品的高增長對物流系統的要求很高。 生鮮冷鏈等運輸也是系統化的倉到倉,倉到站,店到家的商用車組合配送體系。 在倉到倉的物流運輸中,重卡的優勢更為明顯。其次,近期各地嚴厲打擊‘假國三’車的措施也帶來了購買量的巨大增長。 要求到2020年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中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北方重點區域市場的國民車可能遠超100萬輛,導致置換剛性需求增加。 三是地方債發行量增加刺激基礎設施建設。 特別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總量達到8。5萬億元。地方債資金主要投向各類工程和基建項目,刺激工程車輛和工程機械市場進入上漲周期。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處于"小,散,亂"的狀態。為了達到以續航里程為重點的補貼標準,很多企業單純追求續航里程的增加,而忽略了其他性能的提升,導致新能源汽車產能嚴重過剩。 以壓減落后產能,提升發展質量為目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供給側改革亟待進行。"如果下半年境內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定發展態勢,全年汽車銷量預計下降10%左右。 但如果海外疫情繼續蔓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汽車銷量的年降幅可能在20%左右。今年治超力度依然較大,營運客戶需要購買符合新規新標準的新車,下半年商用車市場報復性反彈的概率加大。 同時,乘用車市場也有可能出現恢復性增長,有望保持正增長,而新能源汽車明后年受政策利好影響較大。"隨著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內循環趨勢的加強,只有促進消費才能拉動經濟增長。 以家庭購車為載體,對促進消費,盤活整體銷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下半年乘用車消費仍需政策支持。 受疫情影響,出境游大多轉為國內自駕游,必須配備空間大,性能好的新車。 同時,高考已于7月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