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個五年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重點戰略產業相對于市場的整體情況會有更好的表現,這種相關性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仍在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包括“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增長潛力將得到充分發揮,國內市場將更加強大。一個強大的國內市場將成為構建國內外“雙循環”體系的關鍵。在擴大內需方面,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礎,加快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提出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擴大投資空間。具體包括“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中國經濟和居民收入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拉動內需的條件已經具備,“雙周期”體制的啟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也需要國內強大市場的配合,形成有效的閉環。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內需潛力將不斷挖掘。對消費品的質量、款式和功能的要求更加多樣化。由此帶來的機遇是本土品牌和民族品牌的崛起以及海外高端品牌的替代。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未來五年,以內需為主的大消費板塊可能會有較為穩定的表現。比如典型的“純內需”板塊,包括建材、食品飲料、地方交通等,未來將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繼續釋放。記者詢問了幾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上市公司的項目或產品是否涉及“十四五”規劃和“科技自力更生方面有哪些規劃和布局”。當前,我國科技動力持續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力更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預計“十四五”期間,以數字經濟、新能源、5g、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有望提速。科技自強的核心含義是核心IT技術的自主性,它包括幾個方面:一是IT基礎軟硬件的自主性,包括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服務器等核心組件的自主性;二是行業應用軟件的自主性,它形成具有底層軟件的it獨立生態系統;第三,工業軟件自治,這在過去的獨立核心技術中被忽視。技術和創新有望推動中國自主IT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it環節和應用領域的本土化,有望為中國it企業提供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推進產業基礎升級和產業鏈現代化,可以進一步完善“先行先試”、財稅優惠、政府采購、金融支持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