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2020-11-4 11:01:59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執政我們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展望2035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建設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邁上新臺階,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在達到峰值后穩步減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明顯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顯縮小。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