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還面臨著新能源配送和存儲、外部環境復雜、用地少、用地難、稅收高等問題。雖然地方政府開始要求配置新儲能,但儲能盈利模式仍然單一,市場認同度仍然不明確,經濟有待提高。但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各國寬松貨幣政策下匯率波動風險存在,全球疫情控制也不確定。此外,部分地區生態紅線趨于擴大,使得光伏項目選址更加困難。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等稅種的負擔已成為平價上網后降低成本的主要壓力之一,也是我國與國外低成本項目的主要區別。在中國能源轉型加速的推動下,基地發展或將成為趨勢。其優勢在于可以迅速擴大清潔能源資產規模,有效提高發電質量和經濟效益,是提前實現碳高峰的有效途徑。許多網絡教育廣告背后有著強烈的營銷目的,傳達著“激進”的價值觀,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焦慮。首都按下“快進鍵”,網上教育忙著“圈地”。一些事業單位利用燒錢的方式沖擊市場,帶來了內部摩擦,背離了教育事業發展的應有規律。由于非常規的營銷投入,擁擠的車站、商圈、電梯以及各種綜藝節目和社交平臺被大量的網絡教育廣告占據。一些網絡教育機構為了搶占行業主導地位,惡意降低收費,采取賠本經營的模式,從而排擠中小競爭對手,導致行業不正當競爭。過度營銷反映出一些網絡教育機構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教育越來越弱,資本越來越強。一些依靠課程產品質量贏得用戶的中小院校,很可能無法與持有大量
融資的院校在同一市場上展開競爭。教育培訓服務投訴增多,主要表現在虛假宣傳、虛假承諾、協議條款不明確等方面。作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網絡教育監管是一個新課題。目前,如果用戶不舉報,監管部門很難及時發現相關違規行為。監管部門要對資本、網絡教育平臺、渠道代理商、廣告主等產業鏈主體企業實施實時監管,盡快發現和處理違規行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防止機構用戶被轉移。教育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管,做好網上教育機構備案審核工作,嚴格把關準入。動態更新黑白名單,建立監督舉報平臺,嚴厲查處網絡教育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并通過多種渠道予以曝光,形成警示震懾,引導和規范運行。為了使技術更好地促進教育,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使用的監督。網絡只是手段,核心是教育。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時代如何發展,網絡教育都不應偏離“教育”這個詞。我們既要控制教育質量,又要控制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