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只是許多項目的縮影。項目密集實施的背后,是許多政府部門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碳峰中和”列為重點工作之一。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實現工業低碳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央和多個部委密集下發文件,加緊規劃相關路線圖。國務院在《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到2025年,綠色產業比重將大幅提高,同時,“建設一批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和“建設一批大型綠色產業集團”。國家發改委關于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名單的通知提出,要積極培育綠色產業龍頭企業,增強綠色產業競爭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強調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制定了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碳高峰行動計劃和路線圖。當前,我國工業領域由高速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綠色低碳成為產業轉型發展的“主旋律”。其中,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新興產業憑借其突出的低碳屬性和高科技稟賦,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機遇。產業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在我國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將逐步提高。下一步將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強制披露、產品創新等方式,引導和撬動金
融資源投向低碳項目、綠色轉型項目、碳捕獲與封存等綠色創新項目,綠色保險和綠色信托。許多分行積極創新綠色信貸模式,如制定專門的綠色金融政策,將企業環保信息納入信用評價,將環境風險信息作為貸后檢查的重要內容,全面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在政策和市場雙重驅動下,新老動能加快轉化,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綠色產業潛力不斷釋放。馬濤表示,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產業低碳轉型頂層設計。根據產業低碳轉型需要,盡快梳理需要實施低碳轉型的重點產業目錄,以扶持政策帶動產業結構低碳調整,鼓勵低碳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制造業要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大力發展超低排放、資源循環利用、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等綠色低碳技術,推動綠色制造加快發展,打造制造業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工廠等示范項目。下一步,要加快產業綠色轉型,進一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鼓勵省級綠色制造體系試點建設;同時,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此外,通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收集能源消耗、物耗和排放數據,識別綠色發展風險,降低信用風險和利益不對稱,促進產業綠色轉型,推動綠色制造業逐步發展。